白眉棕啄木鸟

Sasia ochracea   Hodgson
   

  121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形态 (依据云南亚种描述,标本采自云南勐腊和小勐养。)
成鸟 额金黄色,头顶和枕橄榄绿色;眼上有一白色眉纹,一直延伸至颈侧;翕、背、腰、尾上覆羽也和额一样,但稍暗,尾羽黑色;翼黑褐色,每片羽毛的外羽片具橄榄黄色羽缘,越往里橄榄黄色越宽。整个下体,包括颏、喉、前颈、胸、腹、尾下覆羽和两胁为亮金黄色,其色泽介于额与背的颜色之间。
虹膜红色,眼周裸露处暗红色;嘴淡黑色,先端较淡,嘴嵴淡黄色;跗蹠和趾红色,爪肉色。
量衡度(mm,g)(注:见图1)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♂(2) 8—9 88—90 13.2 53—57 20—22 11.6—12.2
♀♀(4) 9.3 85.2 13.3 53.5 19.5 11.8
(8—12) (82—90) (12.8—13.6) (53—54) (18—21) (11.1—12.2)

鉴别特征

鉴别特征 也是我国最小啄木鸟之一,实际上它比斑姬啄木鸟还小。全身为金黄色,眼上有一白色眉纹。

大小

量衡度(mm,g)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♂(2) 8—9 88—90 13.2 53—57 20—22 11.6—12.2
♀♀(4) 9.3 85.2 13.3 53.5 19.5 11.8
(8—12) (82—90) (12.8—13.6) (53—54) (18—21) (11.1—12.2)

生境信息

生态 常单个或成对活动于竹林、河滩或山边的芦苇等处,多在小树丛的树干上螺旋式攀缘上升,有时也与普通鸟类一样栖立于枝上。食物为蠕虫。

国外分布
经济意义

经济意义 食物为蠕虫,对人类有益,应该给以保护。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出发,也应给予保护。

分类讨论
引证信息
检索表文本

亚种检索表

上下体羽色最暗浓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广西亚种 S.o.kinneari
上下体羽色较暗浓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指名亚种 S.o.ochracea
上下体羽色最差淡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云南亚种 S.o.reichenowi